偶然在网易云音乐听到了这首歌《种树》,歌词很杂心,留下了烙印。听着这首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谣,乡愁就这么被撩拨起来了。
种给离乡的人
种给太宽的路面
种给归不得的心情
种给留乡的人
种给落难的童年
种给出不去的心情
种给虫儿逃命
种给鸟儿歇夜
种给太阳长影子跳舞
种给河流乘凉
种给雨水歇脚
种给南风吹来唱山歌
种树,种给离乡的人和留乡的人,种给虫儿逃命,种给鸟儿歇夜,种给河流乘凉,种给雨水歇脚。词写得真美。
种树,怀着一颗谦卑和博爱之心,对自然万物报以平等的对视和关爱。人在种树的过程中,也是平静而自得的。
我小时候和哥哥也种过树,杨树,桃树,柳树。屋后杨树,屋前桃树,河边插柳。桃树和柳树成长都很快,杨树长得最甚。几年时间树干就有碗口那么粗。杨树在种的第二年,想玩跳橡皮筋却没有足够多的小伙伴,就把橡皮筋系在杨树干上。之后杨树不断茁壮,印痕也伴随它成长却从未消失。桃树结桃,柳树垂柳,杨树枝繁叶茂。在拆迁之前,由于杨树太过繁茂挡住了电线杆,被砍掉了。几年前的大洪水,桃树被淹死了。
想想离开故乡十几年了,早已变了模样。在一个城市生活得越久,它会成为你的第二个故乡。过年回老家,站在二楼阳台,时常见几只猫在树上窜来窜去,相互追逐,像一群野孩子,皮得很。
种下了,其实无需看护、照顾。四季流转,只需交给时间,树会自然生长。
想起《世说新语》中“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”的故事:桓温北征,经金城,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,慨然曰:“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”攀枝执条,泫然流泪。
少时读归有光的《项脊轩志》,末尾一句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”老师说好,我也觉得好,但不知道好在何处。
现在才知道,这“亭亭如盖矣”就是逝去的时间在枇杷树上呈现的变化,睹物思人,年岁愈久,思念愈深,情深意厚。